本婚禮顧問師培訓班報特派記者 王小波 文圖
  “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ssd固態硬碟測試家庭幸福,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表達了這樣的信心和決心。
  如何破除以藥補醫、鞏固全民基本醫保,怎樣讓人民群眾得更多實惠?本次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政府與市場、需方與供方、醫生與患mSATA者、改革與投入等多方面建言獻策。醫改之難,世人共知,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就會讓百姓的健康保護傘撐得更牢。
  現實:
  基化療副作用層公共衛生面臨難題
  “二甲雙胍是糖尿病人常用藥,同一廠家同一規格的這種藥,在藥店要3塊,而在‘零差價’的合作醫療里要5塊多,為什麼大批量配送的新農合目錄內藥品比市場流通的藥貴那麼多?”兩會前夕,無極縣村醫雷振營等人找到記者訴說此事。這並不是孤例,房屋貸款“零差價”藥品目錄里還有一些比市場價高的藥品。
  “合作醫療不能讓老百姓花了冤枉錢。”雷振營說,藥價問題還在其次,讓人憂慮的是許多村醫沒了工作的積極性。目前,全國各地由政府投資,給每個村修建了村衛生室,把村醫集中在一起,為群眾服務。可是,有的村醫們不願集中起來,主要是因為生計問題。如果在村衛生室執業,就要執行“藥品零差價”,村醫們無利可圖,由於種種原因,上級給村醫的公共衛生補貼有的不能到位,他們便回家另起爐竈。
  已步入古稀之年的雷振營被一家鄉衛生院聘用,“乾一天生活還有著落,不幹了,就得靠兒女們養老。”他屬於最早的那批赤腳醫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承擔農村公共衛生,曾經靠著“一根針、一把草”守護鄉親們的健康。而今,這一批人大多在 60歲上下,做了一輩子鄉村醫生,人到暮年,才發現自己面臨養老問題。
  “現在那些曾經的民辦教師都有國家發放的生活補貼,能不能考慮我們這些鄉村醫生的現實養老問題?”這是雷振營等人的期盼。
  身為代表,就是要瞭解群眾盼什麼、愁什麼,鄉村醫生們反映的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溫秀玲、郭淑芹等人也瞭解到了,並將這些問題以議案、建議的方式帶到本次兩會。
  分析:
  如何讓基層醫衛機構煥發新活力
  去年,溫秀玲代表等人專門到基層調研,一個發現,讓這個有著7年赤腳醫生經歷的滄州市中心醫院院長心頭倍感沉重。
  新醫改政策實施幾年來,各級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很大,絕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人員收入有了明顯改觀,各村也建起了標準化衛生室。但是,基層醫衛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卻下降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溫秀玲進一步瞭解到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基本藥物制度不能全面落實,基本藥物的採購和配送存在問題,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用藥出現斷供,使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受到影響;二是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沒有落實,管理權和分配權處於分離狀況——— 過去鄉鎮衛生院單純依靠醫療服務收入時,醫務人員的分配方式很簡單,新醫改後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內容多了,對工作質量的衡量比對經濟收入的衡量要複雜,管理人員尚不適應,績效分配拉不開檔次,造成了新的“大鍋飯”;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僵化,“定收定支兩條線”實施後,在編人員工資直接由財政劃撥,乾多乾少一個樣,業務好壞差不多,業務過硬的非在編人員因工資待遇無法落實只能解聘,人員不足,在崗人員沒有積極性;鄉鎮衛生院實行定收定支收支兩條線管理,開展哪項工作,如何開展,幾乎都被包辦,主觀能動性明顯降低,缺乏活力。“基本藥物目錄和配送都由上面定,雖然有專家參與,但他們不一定瞭解每一地的常見病、多發病,忽視了多樣性的需求。”溫秀玲代表呼籲,應該給基層醫衛機構“鬆綁”放權,還鄉鎮衛生院一定的自主權,可以考慮將定收定支收支兩條線改為定項補助,讓鄉鎮衛生院有一定的資金支配權,改變以編製數作為核算經費補助的依據,由鄉鎮衛生院本身進行績效考核,形成競爭機制,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和業務能力。
  對於新農合實施後,群眾普遍反映的藥品價格高了,單次看病的費用高了,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郭淑芹也接到許多類似的反映。她認為,這種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統得過死,把本該由醫療機構來做的事讓政府去做,結果控制了藥品流通領域的競爭,並使得醫院失去了和廠商二次議價的渠道,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藥價越來越貴。
  代表們認為,簡政放權,加強監管而不是大包大攬,醫改便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路徑:改善看病難要加強基礎
  此次兩會上,郭淑芹代表還帶來了一份《關於改善基層醫院‘人才荒’的建議》。“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群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醫院體系中的基礎不牢。”郭淑芹代表說。
  她進一步援引例子,比如闌尾炎、疝氣等一些很小的手術,幾乎所有的鄉鎮衛生院都能完成,一些群眾要跑到縣醫院、市醫院甚至省城的大醫院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基層醫院的醫術水平缺乏信任。
  就診的醫院不一樣,報銷比例也不同,在鄉鎮衛生院報銷比例達80%,縣醫院70%,越往上報銷比例越低,而且還要負擔往返交通、住宿等開支,甚至要排隊等候,看病必然又難又貴。如果真正能做到分級診療,這種狀況能大大改觀。
  基層醫院人才匱乏已成頑症。郭淑芹代表調研發現,研究生都願意到省級、市級醫院工作,本科生不願到鄉鎮衛生院當一個臨時工。近年,國家雖然給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不少財政支持,但編製少、沒有用人自主權的問題十分普遍,有的鄉鎮衛生院近一半是臨時工。一些醫學本科生也願意回鄉工作,但因沒編製,寧可在外漂著,也不甘心回鄉當一名編外醫生。許多畢業生寧願到民營醫院打工,也不願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部分醫學畢業生為了留在城裡,不惜選擇犧牲專業理想,從事藥品代理、醫療器械推銷等相關行業,以期獲得更好的報酬。
  在縣級醫院、市級醫院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在崗不在編的醫護人員雖與在編的同工同酬,但或多或少影響了應聘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和歸宿感。各醫院機構編製部門的審批核准人數,往往是醫院計劃招聘人數的一半。保定市級醫院唯一的一家三甲醫院,全院職工2205人,在編的只有1422人。受“人往高處走”觀念影響,畢業生就業不願意去基層醫院工作,培養成才後又千方百計往高處走,跳槽到待遇更好的上級醫院和城市民營醫院。
  郭淑芹代表建議,應用較好的待遇和較大的事業吸引人才到基層工作,還用人單位以選人用人權。還可以通過免費定向培養形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快速輸送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人員。建立一套機制讓醫衛隊伍流動起來,比如,在職稱、晉級等方面,必須有在基層工作三年以上的經歷等。還應加大對原有人員的輪訓力度。老百姓身邊有了可信賴的醫生和醫療條件,看病難自然迎刃而解。
  趨勢: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
  “過去,農村貧困地區的人們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到醫院就成了不治之症。新農合實施後,這種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觀。”天天與病人打交道,來自衛生領域的代表們看到了這種可喜變化。
  目前,國家大病統籌的病種達到了20種。郭淑芹代表說,今後國家可以從專項資金中列支支持大病統籌,輓救更多瀕臨絕境的家庭。
  對於個別地方的醫患緊張關係,代表們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溫秀玲帶來兩份關於如何解決醫患糾紛的建議,包括杜絕醫療糾紛醫患雙方直接調解,建立依法解決醫患糾紛新機制等。
  在郭淑芹代表看來,除了要加大對醫療這個風險職業的認知和切實維護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外,解決醫療糾紛尤其應該理順一定的關係。“現在的醫院和患者是消費者關係,這種現狀亟待改變。”她進一步解釋說,近些年,國家對城市公立醫院幾乎沒有投入,醫院形成了企業型運行模式。個別患者自付比例大,加之其對醫療未知科學的不理解,便把所有的怨氣都傾瀉給醫務人員。
  “只有加大投入,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醫患矛盾。”郭淑芹代表說。
  (原標題:讓老百姓身邊有可信賴的醫衛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ri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